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华碧春
春季万木争春,生发向上,根据中医理论整体的天人相应观,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【tǐ】,肝脏胆腑应春季,属木,而自然界中木性清扬、舒展,肝脏胆腑具有木之升发舒畅的本性。
中医学认为,肝主疏泄,疏指疏通;泄指发泄、宣泄【xiè】、升发,因此肝具有疏通开泄的生理特性和疏通抒发的功能,能够主导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,主要功能包括调畅人体情志,舒畅情绪;帮助胆汁分【fèn】泌与排泄,以帮助脾胃受纳、消化和吸收水谷精微;同时还能协助调节生殖机能;疏通血液和水液代谢作用。同时肝还有藏血功能,表现为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作用。以上肝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与肝气的疏通调达密切相关。
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正常的自然界气候“风寒暑湿燥火”为六气,人体正气充足时能够适应气候变化,有利于人体;但当气候异常时,六气就可能转变为损害人体的致病因素,称为“六淫”。春季气候开始转温,多雨多霉,时有倒春寒或者气温超过节气等不正常气候,如果寒湿与温热之邪相结合,易化热化毒。此【cǐ】外,新春佳节刚过,把酒狂欢,过食肥甘厚味、辛辣煎炸食物,也易引起酒毒、湿热毒邪郁滞;长假熬夜、生活不规律,路途奔波劳累,容易导致正气不足、体质下降,致肝脏胆腑新病旧疾频发、易发!
中医学中的正气主要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、抗邪能力、康复能力。正气是人体气血阴阳、抵抗疾病的能力和脏腑功能活动的综合体现。正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包括以下【xià】方面:一是人体抵御【yù】外邪侵【qīn】犯的能力,一般情况下,正气充足,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抵御外邪侵犯的能力就强,就不容易生病——《黄帝内经》所谓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;反过来,正气不足,适应外界能力和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,人体就容易生病,《黄帝内经》所谓的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第二,正气是人体的康复【fù】能力的体现,能祛邪外出和帮助恢复病体,得病后,如果正气【qì】充足,能够有【yǒu】助于祛邪外出,缩短病程;病愈后,能帮助恢复脏腑的功能活动,促进康复。所以保护和增强人体正气非常重要!清肝祛邪能够达到保肝护肝之目的,此正所谓邪去正安!
五行中春天为肝胆相应,春季肝胆易受时令之邪侵犯,肝胆受温热毒邪、寒湿或者湿热之邪气,如果加上酒毒之邪侵犯,这些邪气阻滞在肝胆,就会导致肝气不能疏通开泄,胆汁排泄不畅,出现面黄目【mù】黄,甚至全身黄疸;邪气阻碍肝气,导致气滞【zhì】不通,不通则痛,出现右胁肋胀痛;肝病传脾碍胃,脾胃的受纳、消化、吸收功能下降【jiàng】,就会出现厌食、特别是厌食油腻食物,疲乏无力,小便黄赤等【děng】。有些患者原有肝胆疾【jí】患,又受到邪气的侵犯,容易导致旧病复发或者恶化。如果失治误治,缠绵不愈,反复发作,久病入络,导致瘀【yū】血阻滞血脉,积聚在肝胆,形成积聚肿瘤,影响肝胆及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,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,导致脏腑的功能紊乱,气血不足,阴阳失去平衡,正气不足,更易受邪气侵犯,恶性循环,滋生百病!
针对以上所述的温热毒邪、寒湿、湿热之邪、酒毒、瘀血之邪气阻滞积聚肝胆的病证,中医的治疗原则是“实者泻之”,有邪气就需要祛除,将阻滞在人体中邪气清除,保护正气,从而达到以保护肝胆,帮助其它脏腑功能的恢复!
国家一级中【zhōng】药保护品种片仔癀系国家级绝密处方,从已公布的四种成分来分析,牛黄味苦性寒,具有泻火清热、解诸有毒之邪;蛇胆苦寒助牛黄以清热解毒,兼以清肝利胆湿热、清肝明目;天然麝香辛香温通,具有较强的活血消肿止痛功效;三七甘微温【wēn】助麝香以散瘀,清除肝脏血脉中郁滞的瘀血,达到行滞通脉功效。诸药配伍,能共同达到清热解毒、凉血化瘀,消肿止痛的功效,能够使火热毒邪、酒毒之邪、湿热、瘀血之邪得以清除【chú】,使肝脉畅【chàng】通,经络得以疏通,肝气调达,胆【dǎn】汁疏通排泄;脾胃功能恢复,饮食能够消化吸收;经络通畅,气血协调,通则不痛,肿消积散痛止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年健康在于养春,一生健康保平安,春季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,人体必须顺应自然,同时配合饮【yǐn】食有节以增强体力,作息有时以恢【huī】复体力,调畅情绪保持身心健康!
信息来源(出处):福建日报 2018年03月27日